文小敏
【个人档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脾胃病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李今庸、孙光荣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彭胜权、罗仁教授等。
擅长对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湿热病,如感冒、咳嗽、气管炎、胃肠病、中医虚证、湿热病证的诊治。
诊室故事:胃病医生身兼 “心理医生”
文小敏指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疾病,即通过西医解决诊断和对症治疗,中医全身调养减轻症状。因胃肠病多是慢性的,且病程长,很多患者要经过长期的调理。长期受胃病困扰,很多患者会存在忧虑,文小敏在治病的同时,还要兼顾“治心”。
62岁的陈大姐多年前开始有胃痛、胃胀症状,且伴有长期腹泻,睡眠状况不佳,为此跑了多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找到文小敏时,陈大姐带来一堆检查报告和病例。在这些检查中可以发现,陈大姐先后做了胃镜和肠镜,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慢性结肠炎,且被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经过正规的杀菌治疗后,陈大姐的幽门螺旋杆菌呈阴性,减轻了部分胃痛症状。但陈大姐因为长期受胃痛、胃胀、腹泻的困扰,所以感到非常忧虑。且因为年龄的增长,陈大姐非常担心胃炎恶变,时不时要做检查确认。为此,文小敏细心地为陈大姐排忧,进行科普。告知陈大姐目前胃炎癌变的几率低于1%,且与很多因素相关,并详细告知陈大姐胃炎的日常注意事项,消除其顾虑。经中医调理,陈大姐的症状明显减轻。
文小敏指出,不仅是陈大姐这样的老胃病,健康的老年人也要注意饮食,如早餐尽量吃面食,避免早餐吃米粉等凉性食物;多吃水果,苹果是胃病患者最好的水果;少吃过甜的食物,避免油炸生冷食物等。
病案分析:十余年胃脘痛,一月痊愈
家居从化的40岁李某在13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呈灼烧感,伴有呃逆、嗳气、吐酸,饥饿时双手乏力等症状,但因症状较轻,且忙于工作,没有去医院诊治,仅仅希望通过饮食控制缓解症状。不过13年来,李某上腹部隐痛症状一直反复。2013年2月,李某的上腹部隐痛加重,疼痛明显,已无法忍受,于是到了当地的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接受了护胃、制酸等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于是李某决定到广州求医。2013年12月,李某经人介绍找到文小敏。文小敏介绍,初诊发现李某精神睡眠较差,食欲食量较差,全腹部胀满不适,大便黏腻,近两月体重减轻十余斤。李某表示,每当压力过大时就明显感到胃痛加重,伴有嗳气、泛酸、多梦、口臭等症状。文小敏指出,患者长期工作繁忙,压力较大,未予以及时疏解,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气滞,故胃脘胀痛。加上久居岭南湿热之地,应酬多,且多烟酒,所以出现口臭、食欲差等情况。经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胃脘痛,治疗需疏肝健脾、通降和胃,辅以清热利湿,所以给予柴胡疏肝散和四逆汤合左金丸加减,经过近一月的治疗后病愈。
文小敏指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因为症状发展缓慢,很多人在症状明显后才给予治疗,但老年人因为对疼痛不敏感,所以症状明显时往往已发展至糜烂性胃炎或胃穿孔等严重胃病,因此老年人有任何胃部不适,要及时就医。另外,浅表性胃炎与情绪等有密切关联,上述案例中李某正因为长期压力过大,以致胃部不适,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胃病的痊愈非常重要。
病案分析:常年腹痛,千里求医
45岁的周某家居海南省,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隐痛、胀满为主。伴有呃逆、嗳气,大便时干时稀,干时,大便呈羊屎状,干结难解,偶带有黄色黏液,稀时大便粘滞不畅,便后腹痛可减轻,时有胸闷、乏力、头晕、口苦口干、欲呕等症状。周某前往海南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经多次治疗不见病情好转。2014年2月,周某因照顾患病父母,过度劳累,出现症状加重现象,伴头晕乏力、肢体轻度震颤、胸闷、咽部不适(自觉堵塞感)、呃逆、嗳气等,于是到广州求医,找到了文小敏。文小敏初诊时发现,周某精神睡眠较差,情绪低落,食欲食量一般,近1年体重减轻10斤。
文小敏指出,周某由于气机郁滞,腑气不降,所以出现腹部胀满隐痛、大便干结难下,呈羊屎状;大便不通,郁热内结,故见口干、口苦、头晕目眩等症。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乃气机郁滞之佐证。中医诊为腹痛,证属气机郁滞,治疗应予以顺气导滞,降逆通便,主以六磨汤加减。经过几次复诊后,周某的症状消失,基本痊愈。
文小敏指出,周某属于气机郁滞型腹痛,中医所称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从西医角度诊断,周某应为“肠易激综合征”。此病与情绪、饮食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饮食,劳逸适度,情志调和。
病案分析:暑湿内阻,闭塞肠胃
41岁的李某于2014年8月22日突然腹痛、呕吐、泄泻,泻下血水样便。即入某医院治疗,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炎。经对症治疗一天后,吐泻均止,但腹胀满痛却出现加重、大便不通等症状。经X光检查,发现腹部有液平面,考虑有肠梗阻情况存在,遂准备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所以于当天下午转中医治疗。文小敏回忆,当时患者极为痛苦,腹胀满痛、压痛明显,大便不通,舌苔黄浊腻,脉濡。据上述症状,诊断其为暑湿证,辨证为湿热内阻,闭塞肠胃,治疗予以清热化湿、行气止痛,方以王氏连朴饮加减。
李某服第一剂药30分钟后,嗳气、矢气频作,腹胀痛缓解,但大便未通。所以在前方上加减:厚朴15克、黄连10克、广木香10克(后下)、山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法半夏15克、栝蒌仁10克、大豆卷10克二剂。服药后第二天大便已通,粪色黑而烂,每日2~3次。嘱患者按原方再进二剂。药后腹胀痛已除大半,其他各症均好转。
文小敏指出,本例患者起病急骤。初起以腹痛、泄泻、呕吐为主。第二天则转为大便不通。这显然是因为暑湿所致,加上饮食不调,所以伤及肠胃。
帮你问医生:感冒后咳嗽如何处理?
问:前段时间感冒,一直咳嗽,但最近感冒好了,咳嗽却没好,吃止咳药也没什么用,请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止咳?
答:感冒后咳嗽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从西医看,是因呼吸道敏感,一段时间就会自愈。患者如感到不适,也可找中医调理。除此以外,食疗也是非常好的办法。众所周知,咳嗽要吃雪梨,文小敏提醒,咳嗽患者吃雪梨最好是煮着吃,或是蒸熟吃,雪梨炖川贝非常适合各类咳嗽。雪梨生吃虽然也有一定益处,但效果甚微,即使没有条件蒸煮,最好也能烫热后食用。除此以外,感冒后咳嗽,如果是干咳的话,也可用芒果核煮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