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所有科室 - 骨伤科 - 谈骨论筋

【谈骨论筋】这些人群术后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出院后日常生活应注意些什么?

2023-02-07 15:08 阅读次数:6994

【开栏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科室专业特色鲜明,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科的精髓、结合现代医学最新成就,倡导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现代医学理念,中西并重,全方位、一站式解决骨科疑难重症。将定期为您推送骨伤相关的中西医结合各类健康科普知识,希望在此能够帮助大家解除生活、疾病中的小疑虑!为您及身边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指导专家】黄刚: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留德学者、邓晋丰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骨伤名师”)学术继承人、羊城好医生。

骨科患者因骨折、创伤等原因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卧床、血液流动等减慢,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简称VTE)的高发人群。这期我们讲讲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1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在全身静脉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使血液凝固成块而导致的一种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可分为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前者位于胸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

是骨科创伤围术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降低骨科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延长手术后康复时间,对预后极其不利。静脉血栓一旦随体位的改变或者因其他外力作用脱落至肺部,会堵塞肺动脉而导致猝死。

2 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3 出现哪些危险信号时,需警惕VTE的发生

远端肢体或全肢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下肢出现肿胀、疼痛感(主要表现为胀痛。如为骨折患者,创伤部位肿胀、疼痛是正常现象),行走时、活动后症状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不适症状;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更有甚者会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

出现以上危险信号时,应高度警惕VTE的发生,要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静脉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予以对症治疗。

4 高危风险患者预防VTE形成的预防措施

1.基础预防

“动”:主动或被动行四肢关节运动,可在护士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双上肢、下肢屈伸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踝泵运动、足背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泵练习-术后 4 h 神志清醒后,可以指导行足趾、足踝部练习。抬腿训练至25° ~ 35°,维持 5 ~ 10 s,每次完成 5 组,3 次 / d;

“从”:配合并依从医护人员给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案,包括基础预防、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方案。

“依”:要依从配合医护人员,遵医嘱定期抽血查看凝血指标。注意关注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手术切口的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食”:宜多摄入高纤维(芹菜、韭菜、粗粮、菠菜、苹果等)  、高蛋白质及优质蛋白(瘦肉、鱼类、乳制品)、高热量(牛奶、蛋糕、鸡蛋等)及易消化的食物,高血压患者在此基础上宜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要在此基础上应注意低糖饮食。

忌喝咖啡及浓茶,少吃动物肝脏。不吃肥甘厚腻食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同时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因为饮水不足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体外,所以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ml。避免摄入腌制品、过辣的食物。同时注意戒烟酒。对肥胖者做好宣教,清淡饮食,控制好体重。

2.物理预防

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物理预防主要包括气压疗法、医用减压弹力袜、弹力绷带和下腔静脉滤器(vena cave filter,VCF)等。

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加速,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遵医嘱按需穿抗血栓梯度压力袜。

3.药物预防

骨科创伤围手术期DVT的药物预防包括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和抗凝等,抗凝治疗是围手术期DVT预防的主要措施。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 。

5 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果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外,必要时需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以防止栓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内而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

6 已确诊患VTE需注意什么?

应该严格卧床,将患肢抬高,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控制体重等。禁止按摩、热敷、挤压患肢,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血栓脱落造成(PTE)肺血栓栓塞症。

7 出院后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1.饮食调整:适当选用对血栓预防效果好、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如:大蒜、洋葱、番茄、韭菜、芹菜、海带、紫菜、黑木耳、银耳、桃仁、山楂、木瓜、草莓、柠檬、葡萄、菠萝、鲑鱼、沙丁鱼等。

2.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饮水不足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囤积的废物也难以排出体外。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ml。老年人则要注意液体摄入,不仅限于饮水,还可以喝汤、粥及无糖饮料等。

3.坚持运动:如身体条件允许,血栓高风险人群最好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可采取慢跑、走步、跳舞等多种形式。

4.戒烟酒: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尤其长期吸烟饮酒患者。

5.缓解压力,规律生活:要学会自己减压,避免熬夜加班,久坐不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发病率。因此,要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规律用餐、规律锻炼、规律睡眠,定期检查,做好慢病管理,保持良好心态。

8 出院后在家服用抗凝药须注意

(1)用药期间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情况等。

(2)如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抗凝药的不良反应:突然发现刷牙时牙龈出血,突然出现的鼻出血,皮肤轻碰后出现瘀斑,突然四肢活动、语言障碍,月经量减少,或突然增多延长等症状。出现不良反应时停药,立即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3)切勿擅自调整服药剂量或服用中药、保健品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偶尔漏服一次,不建议将漏服的剂量在后一天在“补上”。如果漏服多日,应立即就医,遵医嘱重新开始抗凝治疗,同时严密监测凝血指标变化。

本文作者介绍

党桂宁

主管护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第二护理单元护士长。2020年广东省中医系统优秀护士,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临床指导老师、国际伤口治疗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疾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