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科室专业特色鲜明,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科的精髓、结合现代医学最新成就,倡导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现代医学理念,中西并重,全方位、一站式解决骨科疑难重症。将定期为您推送骨伤相关的中西医结合各类健康科普知识,希望在此能够帮助大家解除生活、疾病中的小疑虑!为您及身边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指导专家】黄刚: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留德学者、邓晋丰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骨伤名师”)学术继承人、羊城好医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或老年性膝关节炎,该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人类随着数十年的关节运动及生命衰老后出现的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50岁后发病率则明显增高。其中,女性患者的比例约是男性的4~5倍。
在膝关节内部,大腿骨与小腿骨的表面都有起着缓冲作用的关节软骨,随着该软骨的磨损,患者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会出现疼痛感,甚至是出现膝关节外观的畸形,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改变,目前此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弹性、膝关节活动受限等。
以下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a、膝关节疼痛≥1月;
b、膝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c、晨僵<30 min;
d、年龄≥40岁;
e、膝检查示骨性肥大;
f、X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
具备a,b,c,d,e,f或a,b,e,f或a,d,e,f即可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图为骨关节的X线改变,可见骨边缘骨赘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很多病友就诊时都会问是不是得了风湿,中医角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痹症(病)范畴。
《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主要由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肝肾亏虚、筋骨衰弱,复因感受外邪或外伤劳损,脏腑筋骨损伤,风寒湿邪痹着、气血经脉瘀滞不通而发病,其中肝肾亏虚、筋骨衰弱是内因,是发病基础,是本;感受外邪、外伤劳损是发病的诱因,是标;虚(肝肾脾、气血)、邪(风寒湿)、瘀是基本病理环节,筋骨萎痹是最终的病理改变。
目前对骨性关节炎的认知上,很多患者存在误区,主要是以下几种:
1、骨质增生就是骨性关节炎;
2、不用镇痛药;
3、活动越多越好;
4、不注意膝关节保护;
5、骨刺可以通过锻炼磨掉;
6、骨刺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消失;
7、听天由命,任其发展、治疗无用论;
8、盲目补钙
日常如何养护膝关节?
针对骨性关节炎后期的患者,膝关节严重变形,治疗上只有通过关节置换来改善关节功能,但是很多早中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日常“养护”很重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体重。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最重要的“负重关节”,控制重量是减少膝关节劳损最好的办法之一;
2、 使用护具,使用 拐杖、助行器、护膝等。可有效的减轻膝关节负担;
3、功能锻炼。主要是核心肌群的训练,应该避免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以主动不负重的活动为主,原则:循序渐进;注重平衡;持之以恒。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
侧卧髋关节外展运动、仰卧膝关节内收运动
俯卧位下肢后伸运动、坐位大腿后侧肌群拉伸运动
4、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推荐步行、慢跑、游泳,避免爬山、上下楼梯、深蹲等。
5、中医调护(中医调护需在中医师证型诊断的指引下使用):
①中药药浴(简易家庭处方):桑枝30g、生姜15g、艾叶30g、桂枝30g(寒湿型),注意急性期避免热敷(湿热型避免使用),需冷敷,糖尿病、下肢皮肤感觉麻木者需注意避免烫伤。
②艾灸:双侧膝眼、双侧足三里,注意避免烫伤。
③药膳:牛大力牛骨汤(肝肾亏虚型);五指毛桃骨头汤(气虚血瘀型);三七薏苡仁骨头汤(痰湿阻络型)等。
针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通过临床医师的诊断,针对每个个体做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避免走入误区,科学有效的“养护”。
本文作者介绍
黄波 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骨伤科常见病种的中西医诊疗,注重骨伤科疾病的术后功能康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关节病等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