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所有科室 - 肾病科 - 健康宣教

《新快报》慢性肾脏病可悄悄发展为尿毒症 关注肾脏病 血肌酐正常≠肾功能完好

2016-03-15 08:26 阅读次数:16294 来源:新快报

今年3月10日是第11个世界肾脏病日。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8%左右。专家指出,慢性肾脏病最恼人的是其终末期是尿毒症,须长期做肾透析或肾移植。有的人以为肌酐指标出问题了才需要注意肾健康,实际上,肌酐异常已经表明肾功能的损失可能已超过50%,也就是说相当于两个肾脏坏了一个!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吴剑鹏 吴佳仪

Tips

早发现慢性肾脏病

每年要查1次尿常规 

1.每年最好有1次健康体检,最少要查1次尿常规,有尿蛋白要降到1g/24h以下; 2.有慢性肾脏病要早治疗,找正规医院治疗; 3.要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 4.适量运动,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5.预防感冒,避免感染; 6.慎用药物(包括中药)。

“血肌酐正常或高一点点,说明肾脏没事”是误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主任魏连波教授向新快报记者介绍,国内检测肾功能最常见的指标是血肌酐,正常范围是44-133umol/L,很多人觉得高出一点无所谓,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

血肌酐值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50%),此时血肌酐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魏连波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人有两个肾脏,而人的肾脏功能是具有很强代偿潜力的,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完好的肾脏,检验血液的肾功指标就可以是正常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发现肾功能的验血治疗出现异常时,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异常时,肾功能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了50%,也就是说相当于两个肾脏坏死了一个。所以肌酐升高一点点并不是小事。

魏连波介绍,在国外,查看肾功能是否异常则多是看GFR。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ml/min。一旦低于60ml/min,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可诊断为慢性肾病。

广州居民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于北京、上海

北京大学王海燕教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对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8%、上海11.5%、广州12.1%,均高于全国10.5%的平均发病率。

“广州地区发病率较高,这与广州人爱喝老火靓汤、海鲜等可能有关。”魏连波称,老火靓汤、海鲜都是高蛋白、嘌呤高、油脂多的食物,而城市人口活动强度小,这些食物对肾脏的代谢压力大。另外,乱喝凉茶也会伤肾。广州气候湿热,中医认为瘴气重,容易滋生病菌,易有炎症,而扁桃体炎等炎症可引发肾炎、心肌炎等。

生活中也有很多危机四伏的时刻。魏连波指出,感染是肾病的诱因之一,咽炎、扁桃体炎等感染都会引发肾病,感冒则是引发、加重肾病的最常见的一种感染;劳累过度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长此以往会引发肾病;长期憋尿造成细菌繁殖,一旦返流至输尿管和肾脏,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引发尿路感染、肾病甚至尿毒症;长期乱用药如乱用某些有肾毒性的感冒药、消炎止痛药、减肥药和中草药很危险;而高盐饮食易有高血压,高血压极容易并发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控制不好会损害肾脏,间接引发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复发

目前,对于慢性肾病,西医的治疗多以激素治疗为主。但单纯激素治疗,容易出现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等并发症,有的发生激素依赖甚至激素无效。“中西药结合,取长补短,能提高疗效,降低西药副反应。”魏连波教授介绍,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口服、中药薰蒸、中药离子导入、艾条灸法、耳穴疗法等中医传统手段,能够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他表示,他们从1984年就开始与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合作研究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西药组RNS完全缓解率为84.38%,西药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7.95%;而进行的随机对照全国6家医院的多中心评价中医药减轻RNS西药副反应前期研究表明,西药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1.54%,而使用中药后副反应发生率为24.48%。另外,中医认为病情复发多与肺脾肾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侵袭相关,因此,对不同体质的人用不同中药调理,可减少复发。

“需要提醒的是,慢性肾病的治疗要有耐性,以慢性肾炎为例,最佳治疗方案都需要2-3年的治疗时间,期间须定期检查、坚持用药。”魏连波提醒。 

慢性肾脏病很隐匿,自查九信号

由于肾脏病的早起症状非常隐匿,但病情一直在进展,有的病人甚至在病情发展到尿毒症时才被发现,此时治疗已非常困难。

“肾脏默默地扮演体内‘清道夫’的角色,它所受的伤害也是无声的,等到出现症状再就诊,肾功能可能已丧失大半,不仅影响泌尿系统,也会涉及循环系统,对身体危害非常大。”魏连波提醒,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有利于尽早发现肾损伤:

一、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二、尿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尿蛋白排泄增多;

三、血尿;

四、夜尿增多;

五、反复眼睑或下肢浮肿;

六、血压增高;

七、不明原因的贫血、皮肤瘙痒、抽筋、牙龈出血等;

八、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九、尿量减少。

魏连波表示,发现这些端倪,应尽早就医。若验尿、验血和做B超、CT也发现异常,或测肾小球滤过率,若肾小球滤过率<60%,时间超过3个月,就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梁瑜、吴剑鹏、吴佳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