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名医风采

廖荣鑫: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必经之路

2020-09-24 10:44 阅读次数:8362 来源:老人报

[个人档案]

  廖荣鑫,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特需医疗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双博士后。

  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现任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中医药与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方法防治呼吸、脾胃以及各种肿瘤病、老年性疾病。

  诊室故事

  让晚期肝癌患者实现“带瘤生存”

  54岁的陈叔,平日经常熬夜喝酒,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晚期肿瘤——巨块型胆管细胞癌。确诊后,陈叔先后在多家三甲医院进行化疗,疗效甚微,期间还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随着病情的发展,陈叔不但全身浮肿,就连皮肤、巩膜都变得黄染,每天吃不好、睡不稳,而且腹部膨隆得越来越明显,甚至比孕妇还要大。外院医生一致认为,陈叔仅剩下半年的寿命了。

  为了寻找治疗的突破口,辗转间,陈叔来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找到了廖荣鑫。由于肿瘤细胞已经出现转移,陈叔不愿意再接受手术及放化疗,他希望廖荣鑫以保守治疗帮助他减轻相关症状。

  接诊后,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廖荣鑫考虑陈叔的情况属于“鼓胀”的范畴,治疗上应以理气健脾、利水消肿为原则。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半个月后,陈叔的腹水奇迹般消失了。在后续治疗中,廖荣鑫继续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陈叔进行对症治疗,使其原本仅有的半年生存期,逐渐延长至两年半。

  廖荣鑫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延长肿瘤患者的晚期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由于陈叔患有慢性乙肝(小三阳),未进行系统治疗,加上长期熬夜、酗酒的习惯,使疾病逐渐演变成肝癌。

  “因‘脾为后天之本’,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健脾极其重要。到了肿瘤晚期,患者通常瘦骨嶙峋、胃口极差。若要保证生活质量,一定要让患者有胃口,营养才能跟上。否则,肿瘤在消耗、人体也在消耗,没有胃口只会让患者的身体每况愈下。”廖荣鑫说。

  针对陈叔的情况,廖荣鑫在中药组方上使用了大剂量的黄芪,配合炒白术、茯苓、大腹皮、泽泻、猪苓,使方药达到健脾益气、利水消肿而不伤阴的效果。加上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抗肿瘤中药,能够在扶正的基础上达到驱邪的效果。而且,中药处方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肿瘤晚期常见的口干问题,廖荣鑫也配合使用了石斛、玉竹、麦冬等中药,以对症养阴润燥。

  “结合西医的护肝、利胆、退黄治疗,患者的腹水消退以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带瘤生存’。”廖荣鑫补充,“即使患者最后离世了,但这段治疗经历对于我的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中西医综合治疗,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好。”

  病案分析

  纯中药疗法,让“肠易激”迎刃而解

  今年62岁的利姨,反复出现胸闷、腹胀、腹痛已有8年之久。每逢进餐后,她都会出现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在当地多家医院求诊,她均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即使反复转诊治疗,利姨的症状也是时好时坏。后在朋友介绍下,利姨从海南老家赶赴广州,找到了廖荣鑫进行详细诊治。入院后,廖荣鑫发现,利姨实际上患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而非慢性胃炎。

  当时,利姨每天要排三到四次稀烂便,一出门就想上厕所,就连夜晚也睡不安宁,导致整个人焦虑不堪。即使做了肠镜、胃经、抽血化验等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症状却一直挥之不去。其实,这是医学上典型的功能性紊乱疾病。

  “因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经常熬夜,使人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肠易激综合征非常多见。当我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其支配的胃肠道的功能同样会出现紊乱情况。”廖荣鑫分析,“从食物进入人体内,直到经肛门排出体外,整个过程足足有几十米长。在此过程当中,食物需要慢慢蠕动,并经过食道、胃、肠道等各个组织器官的完美配合,才能保证消化吸收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望闻问切,廖荣鑫最终决定以纯中药疗法为患者对症处理问题。廖荣鑫认为,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而言,中医治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人体在服用中药后,药物可直达病灶,中间不需要经过多余的周转。

  在治疗当中,廖荣鑫注重以疏肝健脾、理气止痛为法,予以柴胡、郁金、党参、五爪龙、乌药、救必应组方进行对症治疗。

  “因患者长期焦虑,需要用到柴胡、郁金,从而疏肝解郁。同时,焦虑还会造成睡眠质量欠佳,需要对症加入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失眠症状顽固者,则需要加入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均需先煎半小时),以重镇安神。诸药合用,既能健脾、理气、止痛,又能疏肝、解郁、安神。精心治疗一个多月后,利姨的相关症状已经得到好转,饮食、睡眠也恢复正常,可以康复出院了。”廖荣鑫告诉记者。

  中西医结合,唤醒昏迷老人

  肺部感染后,83岁的陈阿婆因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一度需要在重症监护室以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虽然进行抗感染治疗后,她的生命体征已趋向平稳,但仍处于昏迷状态。转入普通病房后,廖荣鑫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成功唤醒了昏迷两个月的陈阿婆。

  据了解,陈阿婆有脑梗病史,伴有一侧身体偏瘫的问题。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意识逐渐恢复清醒,而且对答如流。起初,家属完全不敢相信,原本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陈阿婆,现在已经能够自己下床行走。

  廖荣鑫表示,患者的康复效果如此显著,要归功于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该疗法紧密结合了中医的针灸、推拿等传统理疗方法,以及西医的现代心肺康复手法和物理治疗手段。这样不但能够起到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还能促进肺部感染部位的愈合,同时扩大患者的肺容量,促进其肺部通气功能、膈肌收缩功能的康复,逐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经过廖荣鑫四个多月的悉心指导以及耐心鼓励,如今陈阿婆的恢复情况良好,不仅意识清醒、对答如流,全身的功能康复速度也比预期要快。

  帮你问医生

  脾胃虚弱的老人该如何调养?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老人来说,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体质虚寒的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脾虚泄泻者,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相关推荐